投资机遇分析:机器人和高端机床站在风口上​

发布日期:2021.11.12 类别:企业动态

 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近期次新股开始从低点逐步回升。盘面显示,作为本轮调整中的重灾区,次新股股价遭腰斩的比比皆是;而进入2016年后,仍有不少次新股股价遭遇重创。在业内人士看来,次新股阵营严重超跌,近期游资身影不时闪现在次新股中,特别是在昨日蓝筹护盘的情况下次新股再次蠢蠢欲动,而在目前基本面背景下,这一波超跌反弹行情料不会轻易结束。从机会方面来看,建议投资者从两方面把握次新股超跌反弹行情,首先是关注次新股高送转,其次是在高成长次新股中找寻投资机会。
  
  工业机器人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曾经只能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机器人逐步走向了现实。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市场。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更是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了广阔成长空间。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或将增加接近一倍至40万,中国将成为更大 驱动力。
  
  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从2008年的7879台跃升至2014年的56000台,实现了指数式的增长,占全球机器人总量的四分之一。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跨界投资的巨头。比如,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等。格力电器在武汉蔡甸投资了50亿元建设“格力智能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产业园预计2018年投产,届时将面向全球提供能生产精密设备的智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美的集团在2015年8月4日曾公告,未来3年将在机器人应用上投资超过10亿元,同时宣布与日本安川电机合资设立两家子公司,分别开发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今年,公司又再次收购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17.8%股权,以参股方式夯实工业机器人领域布局。
  
  不仅仅是中国,目前全球巨头都紧锣密鼓地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瑞士Pictet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1035亿欧元资产,该公司预计今后10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将达到世界经济增速的4倍。
  
  日本、美国、韩国、欧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传统 ,素有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称的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分属于日本、瑞士、德国。但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四大家族”的市场份额从2013年以前的60%下降到了2014年的约50%,日益崛起的中国机器人公司使“四大家族”量价齐降。
  
  与国外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机器换人”;政府扶持机器人产业,持续出台政策支持国内机器人企业发展;伴随着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国产机器人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中国制造2025”为机器人产业开辟广阔成长空间。
  
  信达证券认为,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和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持续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夯实了产业基础。综合产业上下游发展状况,重点推荐的标的包括海伦哲、金自天正、南京熊猫、埃斯顿。
  
  华金证券指出,目前国内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仅10%+,公司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业务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D打印技术
  
  3D打印近年在资本市场十分火爆,它属于工业4.0概念股,也是高端制造未来发展方向。
  
  3D打印技术从幻想到实现,正一步步落地。近年来3D打印在国内以飞快速度进入人们的视线,其广泛的应用令人对它未来的市场空间产生无限联想,甚至被誉为是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兴技术。特别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进入3D打印行业渴望分得一杯羹。
  
  2014年全球3D 打印市场规模38亿美元,包括打印机、材料和相关服务,中银国际证券预计到2018年可达到162亿美元,呈现40-50%的年均高速增长预期,其中中国3D 打印机和相关的材料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7500万美元将增长至2018年的12亿美元,呈现爆发增长,至2018年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增加至7.4%。
  
  目前,美国和欧洲企业在全球3D打印行业处于领导地位。我国3D打印相对欧美 起步较晚,不论在技术还是市场推广方面均存在差距。但我国3D打印拥有全球更大 的潜在消费市场。中长期来看,中国未来必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更大 的3D打印市场。
  
  华融证券认为,2014~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中值在40%左右,大概率介于35%~45%,即到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大概率在286.9亿元到440.5亿元之间。
  
  从未来3D打印的应用领域来看,十分广阔,尤其是工业级的应用,比如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医疗与器械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拓展。
  
  生物领域医疗应用将是3D 打印工业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根据3D工业级打印机应用的特点和现实情况,医疗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的疾病困扰,从体外模型到体内植入,从骨科、牙科到内脏器官,3D打印的医疗应用的生物活性逐渐提高。
  
  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军已将3D打印无人机列为2017探索性实验重点项目。美军在过去的几年内开始了不少重大的3D打印项目,比如空军已经与SpaceX与Orbital ATK签订过亿美元大合同开发3D打印火箭发动机,海军开始在舰艇上部署金属3D打印机,以及3D打印小型无人机(UAS)等。而根据他们最近发布的消息,UAS将会被加入到2017军队探索性勇者试验(AEWE)中。
  
  华融证券表示,目前上市公司3D打印业务还未占据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各家公司参与程度也有所不一,但长期来看,3D打印业务或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业务之一,通过初步筛选,建议关注的概念股包括银禧科技、光韵达、金运激光、中航重机、大族激光、机器人、海源机械和江南嘉捷。
  
  高端数控机床
  
  在《中国制造2025》中,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在内的细分行业领域被摆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被认为是中国制造大主题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又一子主题。
  
  机床,作为目前工业设备加工制造上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正在不断向智能化迈进。数控机床,便开创了集成精密制造技术及相关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并兼容网络技术的先河,启动了人类智能型生产工具的发展步伐,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工作母机。
  
  有分析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机床消费的 大国,也是世界上更大 的进口国。但由于我国数控机床在设计、材料、工艺、零部件加工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国内中高端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很低,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 数控机床设备。目前发达 数控机床产量数控化率的平均水平在70%以上,产值数控化率在80-90%左右。我国虽然机床行业的产量数控化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是整体数控化率仍然较低,因此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尚有较大潜力。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绿色方向发展。
  
  国信证券分析师朱俊春表示,数控机床位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上端,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工业、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产业等。2014年国内机床产业复苏,且高端化趋势非常显著(数控占比)。全球来看,美德日仍然是高端数控机床的主力军,近些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基本上每年都会提出高端数控机床相关政策,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关键时期更是被放到了战略新高度。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概念题材再获市场关注的预期之下,智能机床、高端数控机床领域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再一次获得市场人士的期待。从资本市场来看,wind资讯统计结果显示,当前A股中属于申银万国“机床工具”二级行业的上市公司共有14家,从3月22日收盘价来看,报收于51.7元的埃斯顿为该板块股价更高 的公司,行业中上市公司较多集中在10元~20元范围中。3月以来,机床工具类上市公司整体经历了股价普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3月22日收盘,机床、华东数控、华中数控、青海华鼎、埃斯顿、南通锻压、宁波金大7家公司3月股价累计涨幅均超过20%,行业内上市公司3月股价涨幅全数超过10%。“看好机床产业的高端数控化趋势以及国企改革预期,更看好机床类公司转型业务的爆发力。”朱俊春提出从两个方向把握智能机床投资机会:1、主营机床行业,利用自身产业优势向高端进发,同时兼具国企改革概念,看好沈阳机床;2、稳定主营业务的同时拓展新兴领域,看好亚威股份、秦川机床、日发精机。
  
  附加:从供给需求端看未来几年创业大机会
  
  做早期投资的人实际上是和创业者最近的,因为创业者脑子里整天想的事情,正是投早期项目的投资人每天在看的:下一个大方向究竟在哪?
  
  经过去年的资本寒冬,O2O、C2C经历了一轮血洗。今年还会有一波,并且这次血洗正在开始。但是,血洗过后一定会有新的苗子出来,那么什么才是未来五年我们认为有机会的方向?
  
  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在如火如荼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浪潮之下,总的趋势非常明显,从2011年到2015年, TMT的早期投资无论从数量还是额度都呈现井喷式增长。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国内公开披露的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有2470起,国外公开披露的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有1062件起。
  
  但是,中国拿到投资的创业项目有81%左右集中在A轮及A轮以前;美国则相对平衡:种子轮和天使轮占50%左右,B、C、D轮比例比较平均。这说明什么?在占总比例81%左右的早期项目中,大约8个项目中只有1个可以拿到B轮投资。这意味着从A轮往后融资的过程,难度呈几何指数增加。
  
  所以,我们去年确实看见了所谓的创投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火的是早期项目投资领域:种子轮、天使轮,甚至是A轮的难度相对较小。去年上半年我经常碰到这种情况:“黄老师,这个周末如果您还不能给我们最终回复,我们下周一可能就要和别家签了。于是,一般还没到下周一,我就会接到电话,黄总,我们已经签了,下轮再考虑。”然而,下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黄老师,如果这周末不能给我们回复,下周一我们就签别家了。我会说我们确实还没考虑清楚。两个月过后,我接到电话,黄老师我们还可以再来谈一谈,上次的投资人放我水了”,这种情况在去年下半年特别多。
  
  去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在TMT创投领域过热,出现了泡沫过度情况。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大的基金开始调整投资战略,不再投A轮、B轮项目,回到之前的主战场,开始回归理性状态。
  
  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远了。我要告诉创业者一个秘密,给大家一点信心。这个秘密是,虽然经历了所谓资本寒冬,但整个VC市场都在面临标的资产荒。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主流的基金正在忙着收购美股私有化公司的股票。这从一个维度说明国内好的项目严重不够用。2000年,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不超过20支,现在是接近7、8千支,资金端有巨大的供给,而需求端好的项目非常少,标的荒是今年和未来几年要面临的严峻挑战。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项目是靠谱的,追求你的VC只会比过去多,这个趋势在未来几年依然会保持。
  
  什么叫大的创业机会,实际上是社会中现存的巨大问题、目前没有很好解决方案之处,对创业者来说,就是面临巨大机会的地方。如果你能用新的技术、新商业模式很好地解决现存的问题,那我觉得你将会突出重围。
  
  未来五年中国企业的两大关键词
  
  1、关键词一:“提高效率”
  
  有人问我:去年O2O太火了,但今年死了一批,到底是不是O2O这种模式有问题?我考虑问题的方式是抛开所有的概念,看一个事情的核心本质。换句话说,你做的这件事是否有价值,是否提高了原有行业的效率?
  
  观察过去十五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业务无一不围绕提升效率展开。腾讯的价值是什么?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百度的价值在于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
  
  2、关键词二:“消费升级”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新兴的中产阶级日益增多。解决了有没有和买不买得起的问题,大家理所应当的追求更好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这就是投资圈常常说的消费升级。
  
  以例子佐证我的观点,美团强在效率提升,而大众点评强在消费升级。 当一线城市中的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找一家体验更好的餐馆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这点是美团很难提供的,大众点评却可以。
  
  但是,回过头来讲,美团和大众点评为什么要合并呢?美团将提升效率做到了 ,美团有高效的IT系统,它管理着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的成千上万的地面大军,例如,在电影购票方面,美团大大提升了购票效率。
  
  未来中国,90和95后将成为消费主体。如果创业者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这群用户的心理,那么,你可能很难做出一款能够影响大众的产品。
  
  未来的创业机会
  
  创业者和投资人做的无非是一件事情:去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善的地方。我认为,我们未来五年在TMT领域有两大机会:
  
  机会一:在需求端,技术创新带来的中产阶级消费升级,在满足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中存在机会;
  
  机会二:在供给端,明势资本除了投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外,我们在两年前开始布局工业4.0、人工智能,以及企业级服务,这些方向能够帮助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实际上,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会选择用脚投票。中国在低端、人力密集型的制造领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举例说明,中国每年生产电饭煲两亿台,只卖出四千多万台。但很多中国人喜欢去日本购买电器,在日本购买电饭煲三四万台,虽然数量上看差距很大,但实际上,日本一台电饭煲的价格是中国的七到八倍甚至更高。未来消费的主流是90、95后,他们的需求不再是便宜,他们看重的是产品背后的品质附加值。如果你做产品还在盯着屌丝人群,那么你的项目很容易被洗牌。
  
  我个人认为,在需求端,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是一个更大 的机会。中国2015年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中产阶级数量第二大的 ,人数已经达到1.09亿。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的不出巨大问题,大概再过五年到十年,这个数量还会增加两亿左右,对于90后、95后这些消费主力,这2亿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我们增加了整个美国人口数量的中产阶级群体。
  
  所以,谁能抓住真正的新兴消费群体,谁可能是能够抓住下一波大潮的成功企业。换句话说,中国的企业抓不住,就会有国外的企业来抓住,而且现在这个情况正在发生。
  
  个性化、重品质、注重参与感和广告引导的消费是新兴消费者的主要特征。以小红书为例:在它的用户中,超过60%的核心买家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注重品质超过价格。引申一下,那么在未来,什么样的公司是好的公司呢?我的答案是能够根据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定位、影响力,以及竞争对手与其的差距而掌握定价权的公司,例如苹果。
  
  真正把模式跑通的是人
  
  那么,是不是看好了行业趋势就能做好生意?我的看法是这只完成了全部工作的10%,因为越是早期投资,赛手在这里边的重要性越明显。
  
  真正把模式跑出来的是人。我们宁可投一个 的团队去做二流三流的事情,也绝不会投一个二流的团队做 的事情。因为,如果二流团队做 的项目,市场上会有若干支 团队与你竞争,你没有机会能赢。坦率的讲,这是我们选择团队的标准,我相信 的投资机构应该都是这样来选择的。
  
  因此,跟投资人打交道时,我建议不要花太多时间讲行业大趋势、你的项目机会有多大,如果这些他都不知道,那他多半不是一个专业的投资人。因为,他在见你之前: ,他已经研究过了;第二,他已经见过至少五只以上团队。那么,他关注的焦点就自然落在:为什么能够获得投资的是你而非他人。重点解释为什么是你,你拿到投资的机会会大很多。尝试对着镜子先说服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在哪,可能比盲目上路重要得多。
  
  我在互联网从业近20年,有个更大 的经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的,经济模型、财务模型、市场发展、用户量等, 不可以计算的就是创始人的成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