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林经理
18358429361
模具温度对注塑制品的关键影响及不同原料的模温设定指南
发布日期:2025.09.08 类别:常见问题
模具温度是决定制品质量的 “隐形之手”,其影响贯穿熔体填充、冷却、结晶(对结晶型塑料)全过程,直接关联制品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和外观:
• 对填充阶段的影响:模具温度过低时,熔体接触型腔表面后迅速冷却,会形成 “冷凝层”,阻碍后续熔体流动,导致填充困难(尤其复杂制品的细小花纹、薄筋位易缺料);模温过高则会延长冷却时间,降低生产效率,且可能导致制品脱模后变形。
• 对结晶与内应力的影响:对于结晶型塑料(如 PE、PP、POM),模温决定结晶度和晶体结构 —— 模温高时,分子链有充足时间排列,结晶度高,制品刚性好但韧性下降;模温低时,结晶速度快,结晶度低,韧性提升但尺寸稳定性差。对于非结晶型塑料(如 ABS、PC),模温影响内应力:模温过低会导致冷却不均,内应力集中,制品易开裂(如 PC 镜片装配时碎裂);模温适中可减少内应力,提升制品稳定性。
• 对外观的影响:模温过低时,制品表面易出现 “流痕”(熔体流动痕迹)、“熔接痕”(多股熔体汇合处强度低、颜色发暗);模温过高则可能导致制品表面光泽度过高(如需亚光效果则需降低模温),或因冷却过慢导致飞边。
• 不同原料的模温设定参考:
◦ PE/PP(结晶型):模温通常控制在 20-50℃,薄壁制品取低限(加快冷却),厚壁制品取高限(减少缩痕);
◦ POM(高结晶):模温 50-80℃,确保结晶充分,减少内应力;
◦ ABS(非结晶):模温 50-70℃,平衡外观与冷却效率,避免内应力;
◦ PC(非结晶):模温 80-120℃,需较高模温减少内应力,防止开裂;
◦ PA(结晶型,吸湿性):模温 60-90℃,配合原料干燥,提升尺寸稳定性;
◦ PMMA(非结晶,透明):模温 40-60℃,确保表面光泽均匀,避免流痕。
实际生产中,需通过试模调整:先按原料推荐值设定,再根据制品缺陷微调(如出现熔接痕则提高模温,出现变形则降低模温)。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